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聊城高新区广纳海外人才 集聚智力资源

文章来源:大众网

伴随着轻微的“滋滋”声,一台表面满是锈迹、氧化层和油污的重型机械焕然一新。仅用 7 分钟,就可以为重达半吨的重卡发动机完成一次“深度美容”,然而传统的清洗方式需要 1 小时以上。令人赞叹的成果背后,有着强远激光引进的海外专家的巨大贡献。在今年6月份举办的2024中国·聊城海外人才交流会上,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与外籍院士就“激光清洗核心器件及智能装备”达成合作意向,开启了国际性合作的新篇章。

2024中国·聊城海外人才交流会,致力于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聊城高新区创新创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活动期间,通过举办高端外国专家讲座、项目路演、高层次专家技术洽谈和企业项目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为聊城高新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本次活动累计促成18家企业与等16名外籍专家学者签署合作协议17份,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与外籍院士建设山东省院士工作站 1 处。7月下旬,聊城高新区接续举办了2024 聊城“一带一路” 国际交流活动,现场签约人才合作项目8个,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地的高校院所建立了“中亚国际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百位院士港”,携手拓展新质生产力合作,助力聊城集聚更多海外智力资源。

优政策、强载体,加快人才集聚

聊城高新区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再次升级人才政策,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来区人才更大的支持。聚焦产才融合精准培育机制,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和人才流动趋势,制定紧缺人才目录,建立人才与项目互通机制,开展专业化引才、项目化育才、市场化选才工作,提升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立足实际,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及以医养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速项目落地、促进产业升级。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9家、省级科创平台3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今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0家,均居全市前列,为广大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建平台、强转化,助力人才发展

着力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启迪之星聊城基地等平台相继落地,人才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全省首家政府主导的技术转移概念验证平台——聊城概念验证中心落地,联合共建高校院所,打造由研发、小试、中试到产业化的“正向创新”孵化链条,帮助创新创业者实现成果转化。目前,已与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开展科研合作48项,对接科研院所项目团队92支,组织双创实践活动50余次。为助力人才发展,从“需求侧”着眼,不断完善“微生态”,针对创业人才的“缺资金”“缺载体”“缺思路”3项难题,组织推出“专属科技贷”、设立“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新创业,并为创业人才提供科技政策咨询、技术供需发布、知识产权代理、财税规划、人员招聘、投融资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强服务、优环境,营造良好生态

创新思维,着眼全区做优人才服务。创新推出人才温暖服务机制,先后开展各类人才服务活动150余场。搭建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围绕人才服务领域全产业链、全产品线、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化服务,再造人才工作流程,26项业务“一站式办理”,累计受理业务2000余件。聚焦人才对高品质生活的实际需求,加大人才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高品质建设,依托聊城高新人才发展集团,探索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公寓服务管理模式,让人才住得舒心。高新区人才公寓被纳入全省首批“优徕青年社区”试点,连续两年在全省人才住房评价工作中获得第1名。截至目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523人申请市、区两级人才补贴,每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累计为303名人才提供免租金人才公寓,最长期限为3年。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外国专家20余名,引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余名。

聊城高新区将主动融入山东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整体拼图,进一步制定和发布高层次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海内外人才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升级区级人才政策,激发“人才、项目、产业、服务”链式效应,全力支持人才扎根聊城高新区、成就事业、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