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高校人才网
立足新时代,华东理工大学正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高尚情操、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领袖气质的高素质时代新人。为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学校汇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全球视野的战略人才力量,期待您加入我们,共谋事业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一、依托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1)1984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具有博士学位。
(3)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4)在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5)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支持条件:国家资助100-300万元,学校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绿色通道评聘教授职称。
限项要求: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注:以上内容参考2023年政策,请以当年国家发布的项目指南为准。即日起即可联系依托我校进行申报。)
二、直接应聘
1.讲席教授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
在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良好的学术声誉,达到一流大学(学科)终身教授的水平,是所在专业领域公认的一流学者,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性构想,能带领相关学科方向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
2.特聘教授
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2周岁。
在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原创性和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学术业绩及能力接近国家级重点人才水平。
具有担任我校相关学科重点方向学术带头人的能力。
3.特聘研究员
特聘研究员: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经历,研究方向明确,已初步形成研究特色,发展潜力大,在相关学术领域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绩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家级青年人才工程入选者水平。原则上,理工科人选不超过35周岁(女性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科人选不超过40周岁。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特聘副研究员: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能力和业绩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理工科人选不超过32周岁(女性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科人选不超过37周岁。上海市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年龄可适当放宽,理工科人选不超过35周岁(女性不超过38周岁),人文社科人选不超过40周岁。
4.讲师
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发展潜力,已取得一定学术成绩。
5.博士后
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潜能。
三、学科领域
招聘学院 | 招聘学科 |
化工学院 | 高端专用化学品、关键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器件与装备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合成化学 |
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食品工程 |
药学院 | 制药工程与技术、药学、植物保护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集成电路材料、复合材料(加工方向)、生物材料、新能源材料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智能、电气自动化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智能传感与运维、流体工程与先进能源系统、氢能制造与利用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环境系统控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清洁能源工程、资源循环工程 |
数学学院 | 统计学、控制工程、数据科学 |
物理学院 | 光学、声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年发展研究 |
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 |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 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公共管理、国家安全 |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景观规划设计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 |
法学院 | 刑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
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 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
四、我们能为您提供
1.优厚的待遇支持
(1)事业编制。
(2)协助解决上海市户口。
(3)充足的事业发展支持经费。
(4)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5)落实相应的办公实验用房。
(6)协助组建研究团队,聘任硕导、博导,保障研究生招生名额。
(7)发放住房补贴,并提供过渡性公寓或协助租赁上海市公租房,可拎包入住。
(8)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2.上海发展优势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建有世界级的研究平台和大科学装置,是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业高地,在上海可以携手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共谋事业发展。
享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海外人才,在上海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超过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进行个人所得税返还。
五、应聘办法及联系方式
请与学院直接联系应聘
学院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邮箱 |
化工学院 | 孙老师 | +86-21-64253159 | sunli@ecust.edu.cn |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宋老师 | +86-21-64252391 | sxy@ecust.edu.cn |
生物工程学院 | 肖老师 | +86-21-64253019 | shgb@ecust.edu.cn |
药学院 | 牛老师 | +86-21-64251033 | nj@ecust.edu.cn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顾老师 | +86-21-64253365 | tgu@ecust.edu.cn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许老师 | +86-21-64253325 | xuhao@ecust.edu.cn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余老师 | +86-21-64252954 | jixie@ecust.edu.cn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石老师 | +86-21-64252737 | shijing@ecust.edu.cn |
数学学院 | 满老师 | +86-21-64253349 | manyongbo@ecust.edu.cn |
物理学院 | 康老师 | +86-21-64252018 | kangxiaoyan@ecust.edu.cn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刘老师 | +86-21-64252541 | liuhaibin@ecust.edu.cn |
商学院 | 李老师 | +86-21-64253896 | hhli@ecust.edu.cn |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 苏老师 | +86-21-64252590 | suyunhan@ecust.edu.cn |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 王老师 | +86-21-64253358 | wangjingyu@ecust.edu.cn |
外国语学院 | 熊老师 | +86-21-64250798 | xxj@ecust.edu.cn |
法学院 | 王老师 | +86-21-64252051 | ykwang@ecust.edu.cn |
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 | 曾老师 | +86-21-64251876 | tyzl@ecust.edu.cn |
六、学校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我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共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4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1个。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3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5个。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近3000项。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上海市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对标世界一流,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局面,与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170多所国境外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获批11个科技部“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建有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英国建有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学科特色与关键领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构筑工科特色鲜明、理工相适应的学科布局,建设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世界一流学科。
华东理工大学,期待与“理”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