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晚在线
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免签入境外国人数大幅上升。外国人出入境络绎不绝,其中包括了大量希望拓展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人士。
在这个生机勃发的春天,我国吸引外商投资不断加力,展会和活动丰富多样,中国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持续释放。
今年3月,我国进一步出台了包含“24条举措”的行动方案,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商务部举行了“投资中国”系列活动,首场标志性活动就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名外企和商协会代表参加;头部跨国企业CEO密集来华,广交会、北京车展以及各类专业展会,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前来展览展示、采购和洽谈。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人士正在中国市场寻找新的合作机遇。
在上海举行的2024年国际橡塑展上,记者见到了这家外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他前后间隔不到两周,两次来到中国。
科思创全球首席执行官 施乐文:这一切都是为了合作,在今天的中国,能遇见我们的未来。中国已经是我们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我们已经进行了超过40亿欧元的资产投资,而且我们还在继续投资中国。这一切都是为了贴近我们的客户,在这里进行创新,从而推动汽车行业、电子行业以及医疗健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看到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这些行业正在融合,因为人工智能是所有这些行业的组合元素。
在新质生产力的催化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在创造新的增长点和新的跨国合作机遇。
今年一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全国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我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达到1.2万家,同比增长20.7%。
近期,美国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科尔尼发布了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中国的排名从去年的第7位跃升至第3位,从侧面反映出跨国公司将持续扩大在华投资的意愿。
世界500强来了429家
苏州如何吸引外资?
近日,江苏苏州举行了全球招商大会,世界500强企业来了429家,其中,重量级的外籍嘉宾多达200多位,大量项目现场签约。
在苏州的全球招商大会上,367个项目签约,总投资3720亿元,一批新能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日本瑞穗银行常务执行董事 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 吉浦贤哉:配套政策也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所以我相信有很多的发展机遇。
荷兰苏科思公司首席执行官 汉斯·杜伊斯特:中国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同时中国的研发资源也很丰富。我所在的公司主要为高技术设备公司提供服务,而在中国,这类企业数目庞大。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 本间哲朗:我们认为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市场大国,或者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大国,现在中国是创新大国或者工程师大国,我们如果在中国市场里面不能竞争的话,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失去全球的市场。
今年一季度,外资在苏州新设项目达317个,同比增加6.4%。苏州今年共签约项目809个,总投资超5800亿元。截至目前,苏州累计已吸引超1.8万家外资企业落户,规模居全国前列。
苏州市商务局副局长 曹国芬:我们从单一的生产基地,逐步转向成了一个区域性的总部或者说,甚至是一个亚太区的总部,同时的话,我们在这里边也看到了,有很多总部出现了一个功能性的总部,包括物流总部、财务总部,包括我们的创新研发总部。这背后应该说是有原因的,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庞大的市场,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完善的基础设施,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快速的供应链的反应能力,第四个方面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不断地支撑着我们苏州产业的升级,支撑了我们外资企业的转型升级。
从产线到总部
外商投资变化看产业升级
记者采访发现,外资持续加码中国的同时,投资结构和重点也在变化。从单一生产基地到地区总部和功能性中心,以及新的投资模式,正成为外资把握中国发展机遇的新趋势。
总台记者 徐大为: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苏州的一家全球品牌的化妆品公司的智能运营中心,20多年前的时候他们是将自己在中国第一家制造工厂设在了苏州,20多年后,他们将自己自建的全球第一家智能运营中心设在了这里。
入库、分拣、打包,来自企业线上销售的产品在这里通过智能化操作,不超过24小时就能出仓,送往全球消费者手中,每年中心分拣量可超过6000万单。
欧莱雅集团首席运营官 安拓伟:我们常说下一个中国就是中国,这个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我们在中国这么做,不仅是因为市场需要,也是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创新的生态系统。
在苏州太仓,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集团也将长三角运营中心落户在这里。企业的检测实验室里一片忙碌,包括光伏、医疗产品、通信器材在内的各种新样品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夏天,企业二期项目也将投入使用,届时运营中心的面积将达到4万平方米,成为整个集团最大的分中心。
德国莱茵TUV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全球副总裁 郝福来:我们现在最大的实验室,可能(综合)能力最强的实验室应该都在中国,一部分在南方,深圳、广州,第二部分在华东,就是上海包括苏州太仓那块。一般来说,我们会根据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走。
对于美西方鼓吹的光伏、新能源车的所谓“产能过剩”论,郝福来看着满满一仓库的待检样品说,他看到的是市场需求和创新活力,未来的发展很乐观。德国莱茵TUV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全球副总裁 郝福来:2023年、2024年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一些样品,发现那些中国企业的创新速度很快,像汽车和光伏可能是卡车运过来,一些小的零部件也是通过快递公司寄过来的,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好几千个样品的。如果他们不乐观的话,一般他们也不会投入、不会研发新的一些产品,光伏也好,电池也好,新能源汽车也好,这些行业都是快速发展的。总的来说,我们收到的样品量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