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完善海外青年人才回归创新创业机制

文章来源:郑州日报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下,全球人才流动格局发生了一些有利于中国“聚才”的变化,海外青年人才回国意愿强烈,“回流”趋势显现。国家、省从不同层面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我市在保障海归青年人员创新创业上有政策、有平台、有机制、有氛围,正加快建设“以高素质青年人才为主体,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才高地”。

市政协日前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海归青年代表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完善海外青年人才回归创新创业机制”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热情建言

搭建中原连接海外的创新创业平台

市政协委员 魏宁娣

高层次归国留学人才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强力量,更是落实全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

郑州应围绕归国留学人才的引进、培养、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营造人才发展的“最优生态”,以长远的眼光、卓越的胆识、开阔的胸怀、恢宏的气度,打造集聚留学人才的新高地。

具体来说,建议发挥欧美同学会(海外留学人才联谊会)和相关决策咨询机构的资源,启动编制《郑州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发展专项规划》;创建应用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形成以“需求牵引→开放场景应用→应用开发研究→基础科学研究”的逆向创新模式;根据区域产业优势和场景优势,在海外、省外建立跨越物理边界的离岸创新基地,走出一条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集群之路;创新“包干制”等多元化资金支持办法,打造中原特色IP国际创业文化节。

加大海归青年人才引进力度

市政协委员 琚海业

为更好吸引和留住海归青年人才,充分发挥海归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用,建议拓宽招才引智渠道,集中资源建设一批引才联络站和交流合作活动平台,编制《引进海归青年人才目录指南》,建设全覆盖的海归青年交流沟通机制。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借鉴沿海地区先进经验,制定清晰明确的海归青年人才分类认定标准,健全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海归人才直聘办法和举荐制度。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评价导向,构建科学、长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成长机制。

同时,开设侨海服务专窗,加速推进公共服务融合,率先搭建集人才认定、政策兑现、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建立海归人才信息库,为海外留学青年和海归人才提供创业就业、交流合作等服务,打造一站式、全流程、专业化的交流服务平台。

推动高端合作 建设人才高地

市政协委员 许群

郑州市应进一步加强对科研平台的投入和方向性引导作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树立世界眼光”,制作战略规划,明确郑州中长期发展和吸引人才的优势和定位;对依托高校所引进的机构和人才要有所梳理并计入台账,以区政府为单位逐年统计并计入考核;市科技局等职能部门联手高校和企业,特别是要深入调研,到已经入驻郑州的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科技项目,了解在研究成果落地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郑州还可以与中国科学院建立合作模式,进而汇聚团队和高水平人才开展科研、教学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通过合作建设,为河南省及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围绕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鼓励高校及科研平台和团队多与企业、科技公司就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落地郑州及其产业化的进程。

打造郑州专属海外人才猎头品牌

市政协委员 陶琼琼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外营商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促使更多海外人才回流,我市应紧抓机遇打造政府猎头品牌引才回郑,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

探索政府购买人才服务,加快培育人力资源企业,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到高层次人才引进中来,引入猎头公司、人力资源公司、专家协会、孵化器、众创空间、投资机构、高层次人才等市场主体成为“引才合伙人”。

大力扶植本土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争打造多家郑州专属知名猎头机构。精准对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投资主体和企业,提速技术转移研究、技术推广、科技孵化等,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入国际猎头寻访模式,发挥猎头机构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作用。打造一支懂专业技术、懂国际人才市场运作、懂国际化人才引进渠道管理的高端服务人才队伍,为人才引进落地后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

把握海归人员新期盼新诉求

海归青年代表 陆希

抓住当前“最大海归潮”的机遇,首先要准确把握海归人员的新期盼新诉求。打好宣传牌,大力宣传河南发展的创业政策和战略机遇,注重推荐归国留学人员中的优秀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打好政策牌,细化专项资金投入,设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通过“订单”“发包”等项目形式,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推动建立“科研成果—平台订单—企业”合作模式。

打好服务牌,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全程化”的便捷通道,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建立官方信息平台,定期发布针对海外留学人员人才引进信息和创业扶持政策,让留学生和海归创业者对政策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打好环境牌,建立政策监督机制,设立监督反馈平台,定期跟踪工作状态,及时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良好社会氛围。

健全相关配套服务措施

海归青年代表 邢彦

作为一名无党派海归创业者,在参加了省、市两级统战部培训班学习后,我感触颇深,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和责任。近三年来,我带领全公司人员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困境中求生存,艰难中谋发展,实现了连年刷新纳税金额。

针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议要明确“谁出台政策谁诠释”,政策条文也要表述得再明白些、具体些、严密些,尽量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或者是语句;研发后补贴资金由“亲清在线”直接发到企业账户;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扶持力度;简化职称申请流程,方便中小微企业员工参与评选;进一步健全相关配套服务措施,让海归人才没有后顾之忧。

完善产业发展人才梯队

海归青年代表 赵魁伟

产业的发展,除了聚光灯下的科学领军人物外,更需要的是一支坚实的工程师队伍,其中大多是本硕层次的青年。以往我们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重点,更多的是在高端人才,而这些相对来说没有高成就,但是潜力无限的青年人才队伍,应给予更多关注,切实解决中间层次人才回归和企业骨干人才需求的问题。

围绕“加强引导本硕层次海外科技人才回归,完善产业发展人才梯队”,建议根据地方主导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方向,梳理学校及学科专业清单,作为海外本硕层次留学人员引进专业清单。专业清单内本硕层次留学人员落地补助、补贴标准予以适度提升。由市侨联牵头,针对郑州市各主导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方向,组织行业内相关留学归国人才进行定期交流学习。

建立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

海归青年代表 楚喆

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有利于加快吸引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建设适合海外人才的创新创业生态,提高海外人才项目孵化创业成功率,是新形势下海外人才、项目引进的创新形式。

郑州可以着重完善高端人才项目的定位方向,建立国内人才和海外青年人才资料库和信息平台,参考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指针对海外人才或项目采取“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等离岸模式,对接海内外创新资源,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截至目前,上海、深圳、武汉、苏州和成都等五个城市已经获批全国试点。郑州可在借鉴相关城市创建经验基础上,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试点建设城市,明确离岸基地的建设思路、目标定位,推动运行机制和试点政策创新,打造高能级创新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

真诚回应

拓展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渠道

市人社局

随着我市对留学来郑人才创新创业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积极拓展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渠道,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市人社局在留学回国人员政策支持、平台载体建设、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留学回国人员来郑创新创业。下一步,将认真落实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支持项目,每年对新近回国的留学人员遴选一批科技和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金资助和支持;继续实施留学回国人员引进服务平台拓展计划,加强留创园建设,为留学来郑创业人员提供一体化服务,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留学回国创业人员落地发展;开展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招聘活动,提升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环境,深化留学回国人员工作“一件事”改革,实行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开展“2022年海外英才中原行暨海归创新创业聚郑行动”,为留学回国人员来郑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拴心留人的环境。

发挥平台优势 凝聚智慧力量

市委统战部

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特别关注海外青年人才,积极发掘资源,搭建平台、建立联系,向海外青年人才宣传郑州、推介新政,吸引更多海外年轻力量归国留郑创业。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引导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积极投身郑州经济社会建设;完善组织架构,参照省和其他地市的经验,为郑州欧美同学会争取事业编制,构建良好工作格局;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充实完善归国留学人员人物库和郑州欧美同学会会员发展工作,不断扩大留学人员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郑州欧美同学会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广交朋友、宣传政策,团结引导更多留学人员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发挥好侨联组织在海外引才中的作用

市侨联

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探索有郑州特色的“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海外校友会”模式,以“学缘”“乡缘”为纽带,将海外学子的家乡情串联起来,及时掌握海外学子的需求和动态,并为其提供创业就业信息推介及切实有效的服务,将服务手臂延伸出国门。在保持联络渠道畅通、服务手段完备的同时,主动创新引才手段,开展“创业环境及政策推介解读会”“归巢计划——美丽郑州行”等多种形式以海外学子为主体的活动,最大程度发挥侨联组织在海外引才中的作用。

搭建各类平台,强化服务体系。搭建归国留学生组织平台,积极发挥郑州市侨青会的作用,不断整合新侨较为集中的高校、高新企业、侨资企业、新经济组织以及创业园区,成立基层侨联、“侨胞之家”,聘请以新侨为主体的海外顾问,引项目、荐人才,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为海外青年人才回归创业提供支持

市教育局

市教育局坚决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优化教育公共服务,锚定高质量建设郑州美好教育发展目标,提高站位、加强领导、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实施优化扩充、增效创优和招生改革“三项工程”,为完善海外青年人才回归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和就学环境。特别是在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方面,制定服务指南,明确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并做出“即时办结”的承诺,由服务专员一对一联系,确保服务到位,应享尽享。

今年,将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继续建设美好教育,实现教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转型,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做好青年人才住房保障工作

市住房保障局

为吸引更多青年来郑就业创业,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住房保障局完善了住房保障服务体系。近期,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计划5年左右,新增青年人才100万,为传统产业振兴、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持续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要求“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5年保障100万青年人才居住使用”。

为做好青年人才住房保障工作,采取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多渠道保障的方式,不断加大青年人才住房筹集力度,逐步满足未来100万青年人才居住使用。同时,针对青年人才密集咨询的实际情况,做好青年关注热点问题的回复工作。做好人才公寓、人才驿站、人才购房补贴配套文件的拟制出台工作。

支持青年社会融入更加通畅

市金融工作局

市金融工作局加强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政策,改善我市金融环境,支持青年社会融入更加通畅。

鼓励各金融机构深入研究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特点,进一步丰富适合青年人才的小额度、门槛低、审批快的金融产品,让广大青年人才更好地在郑州创新发展。完善“科技贷”“人才贷”“人才保”金融服务模式,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全链条金融支持。引导驻郑银行机构加大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下调住房贷款利率。针对新市民在落户、安居、生活阶段的特色化金融需求和多样化消费场景,出台《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若干政策》,优化提升配套金融服务。

发挥税收政策职能作用

市税务局

围绕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全过程税收优惠支持,突出对青年就业初创期、青年创业创新成长期、青年人才从事创业创新领域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及青年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支持力度。

加强税收政策需求情况反馈,积极就支持海外青年回归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需求向省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反馈;强化税收政策宣传,多维度、深层次地帮助海外青年人才了解税收政策法规;加强与政府部门数据交换共享力度,推动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及时掌握海外人才回归创新创业数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群体政策辅导工作;积极融入政府吸纳海外青年人才回归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海外青年人才回归创业服务工作。

完善海外引才机制 打造一流双创高地

郑东新区管委会

郑东新区牢牢把握海外人才回流机遇,积极践行青年友好型理念,通过建设平台、汇聚产业、优化服务等手段,不断完善海外人才回归创新创业工作机制,打造海外人才“引育用留”新高地。如今,一批海外人才已落地生根,帮助郑东新区产业技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树立了高端智力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模式”。

下一步,郑东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海外青年人才引进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拓宽视野,不断创新,进一步激活海外引才市场化机制,畅通海外信息宣传机制,完善海外人才保障机制。

构筑人才高地 汇聚海外英才

郑州经开区管委会

郑州经开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抢抓海外人才回流的机遇,着力在平台载体建设上谋突破、人才引进培养上出实招、人才精准服务上见实效,打造人才“强磁场”,增强人才“磁吸力”,提升人才“向心力”。

结合工作实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全市“四个高地”建设目标,积极对标沿海发达地区经验做法,聚焦海外青年人才发展需求,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抢抓战略机遇,构建产业优势特区,大力创新引才机制,发挥海外人才作用,进一步强产业、建载体、优政策、优服务,全力打造海外人才集聚新高地。

创新政策吸引人才 引育平台用好人才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

高新区近年来大胆改革,不断完善各项人才优惠政策。针对高新区重点发展的网络安全、“北斗+”等产业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入区创新创业,在场地租金、项目申报、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

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性化服务管理,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和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提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同时,依靠引育平台用好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促人才创业“落地生根”,通过公共平台建设保技术研发“事半功倍”,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为人才创新提供技术支持。